婺源中秋节有什么传统节目、美食、习俗?

作者:婺源鄣山村 发布时间:2024-10-10 21:27:21
中秋节,是婺源春节、端阳、中秋三个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其重要性在婺源民俗里有充分体现:
 
中秋迎灯是婺源人保留的传统娱乐节目,一是庆祝丰收,二是祈望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月中秋迎舞的灯彩主要有香火龙(禾秆龙)、桂花灯、堆宝塔、香灯等等。
婺源乡村中秋舞香火龙最普遍,如江湾、汪口村,夜幕降临后,村中的场坦(开阔地)上,插满香火的长龙舞起来了,远望火龙如巨龙腾飞,香火闪烁,如繁星点点,与明月争辉!近观火龙盘旋翻滚,宛若腾云驾雾,势如倒海翻江!看火龙吐火,一团团火焰从龙口中喷出,光芒四射,八面威风!
秋口言坑等地除舞禾秆龙外,还迎桂花灯:用小毛竹除去顶梢作为支架,在丫枝上挂上香火,香火闪烁,形似桂花而名。点燃后,一人扛一盏,排成长队,黑夜中如流动的银河,颇为壮观、别致。桂花灯所到之处,家家燃放鞭炮,以示欢迎助兴,得个好兆头。
 
香灯又名平安灯,以线香插在瓜果、桐子上,利用香火的光点塑造不同的形态,晚间出迎时龙身滚动,情趣盎然。
乡下的孩子们,吃着奶奶们炒的板栗,听着爷爷们的敲锣打鼓,追着父亲们驮的灯彩,别提有多快乐……
婺源县城中秋不迎灯,但县城孩童们也有自己的快乐。堆宝塔,是他们自娱的传统。中秋这天的下午,三五成群的少年便聚在一起,忙着捡砖头瓦砾,在空地上堆起一座座宝塔;夜晚在宝塔内点灯、烧火、赏月、游戏,忙得不亦乐乎。如今,这种堆宝塔的传统已不见踪影。最近一次,是20年前2002年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上,作为助兴节目呈现过。
 
婺源民歌里,有许许多多涉及中秋的唱词,如:《浪子歌》中就有:“八月浪子是中秋,浪子肚里闷悠悠。三朋四友都来找,日日躲债到处溜。”《思夫歌》中有:“八月思夫是中秋,手捧酒杯心思忧。别人吃酒香又甜,寡妇吃酒更添愁。”《十二月采茶歌》中也有“八月采茶是中秋,隋炀皇帝下扬州。”就连《哭嫁词》中也有“中秋八月桂花黄,院里种桂墙外香”的唱词。《十条手巾》里有“中间绣棵桫椤树,送给郎哥好遮阳。”《八宝对》里也有“天上明月要一只,月里桫椤要一根。天上明月青铜镜,月里桫椤绣花针。”《一把扇子》里有“画了日头又画月,月里桫椤树一根。”农村建房《上梁叫时》中也有“(鲁班先师)来到昆仑山上,伏到紫金山旁。东瞧瞧,西望望。看见一棵桫椤大树,上有青枝绿叶,下有黄土万条根。”的唱词。
 
传说里的中秋
在婺源,关于中秋的传说不少,如前述“民歌”与“上梁叫时”里多次唱到的“桫椤树”,就有它的传说。
桫椤树是什么?桫椤树,是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桫椤树又名树蕨、蕨树,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有“活化石”之称。资料显示,桫椤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是研究植物形成、植物地理学及地球历史变迁的好材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婺源就有关于中秋月亮桫椤树的传说:午夜时分,皎洁的月亮像一个大银盘,银光闪闪,地上的人们甚至可以在月光下穿针引线。这时,从大地上总能清晰地看见月亮上有一棵高大的桫椤树,吴刚正拿着一把大板斧,不停地砍着那棵桫椤树。只见他把这边砍了一个大缺口后,又转到那边去继续砍。可是,当他砍那边的时候,桫椤树这边的缺口又自动修复了。就这样,吴刚砍了那边砍这边,砍了这边又砍那边,周而复始不停地砍着那棵桫椤树……。
 
还有关于中秋月饼来历的传说:婺源人中秋吃月饼一是因为月饼像月亮一样圆,象征团圆;二是来自一个抗元斗争的传说:“八月十五杀胡人”的纸条夹在中秋月饼里面,暗中联络饱受元军蹂躏的汉人起来反抗。所以,中秋节的月饼承载着婺源人为了不做亡国奴所做的努力和胜利。
 
饮食里的中秋
冷水塘鱼  婺源乡村有流水鱼塘养塘鱼(草鱼)的习惯。中秋节,家家户户必吃塘鱼(草鱼)。富户养塘鱼不为卖,只是享受中秋吃塘鱼的乐趣;农户养塘鱼也不为卖,只是到了中秋节才出塘数条,孝敬长辈。据说塘鱼头,有大补功效。

灰汁粿  中秋吃灰汁粿,是婺源一大特色。用新产籼米磨浆,加入柽子壳灰或稻草灰(碱)汁,下锅搅(勾)芡,蒸熟即成。无论炒、煮、蒸都很好吃。需要强调的是:用上述灰汁,比用碱汁味道更香。
 
昔日,农村孩子们平时几乎没有零食,中秋节就可吃上奶奶炒的板栗、南瓜子,跟着灯彩后头或在灯彩阵里嘻哈打闹,甭提有多开心了。
婺源中秋节的民俗还有很多,如有句俗话“一年三节”,就是指给岳父、师傅“送节礼”,这包括了中秋节在内的端午、过年三节。又如乡俗定于每年中秋日全体劳力义务出工,清除村与村之间道路上的杂草灌木,兼之维修路、桥。
 

扫码加我微信
鄣山村
旅游咨询、大鄣山茶土特产批发零售
17687932030 余

婺源鄣山村联系方式:17687932030 (电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