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历史名人故事之婺源中学的创始人——江家瑂。民国十三年(1924),热心兴学的紫阳县立小学(即诚立小学)校长江家瑂,在婺源县城文公庙旁的书院创办私立紫阳初级中学,当时有曾获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张治中题像赞的县内儒啇汪序昭等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出资襄助,江家瑂为首任校长。民国十六年(1927)夏,改私立紫阳初级中学为县立初级中学,成为公办学校。江家瑂,字眉仲,婺源段莘东山人,清末民初婺源名士江峰青之四子,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七月初六出生,江西陆军测绘学堂预科毕业,由分省布政司理问保以知州待任。民国十一年(1922)赴广东参加北伐,任总司令部参议,后来回家乡婺源从事教育事业,任县立诚立小学校长。创立紫阳初级中学后,仍兼任县立诚立小学校长至1926年。1927年应召离开婺源去上海,先后任宝山、上海县县长,浙江省公路局局长,交通部公路局秘书,交通处代理处长,川黔铁路特许公司秘书长,1948年被选为国民大会候补代表。1955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江家瑂的教育思想,见上海图书馆藏《痂楳学文》中的《与胡子承先生论教育宗旨书》,书中写到:“……病起颇有感悟,觉曩以併力而能小成,兹以分心而致多失,事倍者功不半。又今日愉容苟安之士,不少昔时勇猛精进之人,进锐者退必速,不敢自怠而卒以自娱,事可伤也。现决将厂务先行辞去,其他公职再徐谋解除,专致力于学校。承赐贵校校刊,络诵再四,无任叹服。尊定教育宗旨,‘道学为体,科学为用’二语,自较前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意义益臻明确。然观先生所言,今世平安问题,急于生活问题,道德问题,重于智识问题,似犹无轻重缓急于其间。江浩君《平学》一篇,不啻再加注脚。窃谓质胜则救之以文,文胜则救之以质。吾华本文胜之国,当质胜之时,如何体用兼该,使东西文化,一炉而冶,莫为笃旧者所托,鹜新者所诬,惟大君子更留意焉。‘尽性学佛,尽伦学孔’二语,自亦折衷至当。儒何尝不言心性,但总不如佛说之圆满透彻。宋儒阴窃佛说,即以言性理与汉儒抗衡,此旨尝与家大人谈论及之。半谷子《思道记》解释异端,洵为独见。今之不肖僧侣,诚佛教之异端。彼儒冠儒服如顾宁人《生员论》所讥者,又岂非儒教之异端?以异端诋异端,未见其可。矧以异端而诋非异端耶?惟教育与宗教,自有分界。佛家所谓理门者,吾辈可视为教育范畴,其所谓事门者,自属宗教色彩。苟不使其事阑入学校,人言夫何足恤。敝邑自城中三校合併,瑂即援振民先生中学併校分科之议,将高级小学分为普通、职业两科,使学童受国民教育后,升学就业各有准备。现正集议创办县立中学,先办初中。清制小学九年,今小学初中併计亦为九年,其实不过复旧之县级教育旧观耳。如财力许可,初中亦拟分科,稍缓再将高小分科制取消,以小学六年为国民教育。此为瑂办理县级教育所悬之鹄的(大目标),誓以全力赴之。顺以奉陈,敬候明教。”胡子承,民国时期教育家,曾致书陈独秀论教育革新。
江家瑂在这封书信中,开篇从谈感悟开始,申述自己欲辞去兼职专致力于学校,足见他在婺源专心兴学办教育的决心。从文中可以看出,江家瑂在教育上,主张“道学为体,科学为用。”这里说的道学,不是指道教的学说,而是指儒学道统。这里说的科学,不唯是西方有用的科学技术,也应包含我国已有的先进技术。比起“西学为用”精辟得多。又认识到宋代儒学家已将佛学修身理念熔入儒学,故其亦主张将佛学的理性修炼纳入教育范畴,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修养的目的。又如在高级小学增设职业科班,是他关注的“急于生活问题”,为贫寒家庭的学童便于提前就业创造条件着想,从中可以窥见他的仁爱之心。他的办学主张,后来在他所创立的紫阳初级中学中逐步得到实施。
江家瑂具有新思想,有抱负,民主革命对他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早年就曾尊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因此,后来在原来的同事召引下,又重新走向社会,只得将振兴婺源教育的重任委托给了家乡的同仁。他对个人品性的修持要求很高,他曾说;“家瑂自有知识以来,存心行事,从来不敢违背天良,嗜欲亦尚强制得住。就是牺牲的精神,耐劳吃苦的习惯,也想加意养成。自谓在今世总能立脚。直至近年,方觉自己有桩大病,此病不除,任何有修养的人都要根本动摇,况是家瑂!此病是什么呢?就是妄念。图谋财利,是妄念的一种,求取功名,也是妄念的一种。名心不死,总是妄念。”又说:求名求利,坏在求字,求之而不容易得到,便生烦恼;求之终于得不到,便生怨恨;一求马上得到,更生贪迷之想。争名争利,就影响到社会安定。因此,他与同乡佛学家江谦亦很投缘,说疗治妄念,佛法是一味圣药。妄念在心中凝滞,要仗佛法以“空”字疗之,妄念在心中有所沾染,要仗佛法以“净”字疗之。因此,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一直能严格自律。
他的政见,在出席国民代表大会后的《告别大会》的演讲中有明显表现。他评论这次大会说:“我颇同意左舜生代表的话,大会所表现的,如果是幼稚,那么正是有生机,所以不怕吵闹。从这几句话中,可以反映出大会中民主的意识相当炽烈。至于蒋中正代表说的,我在大公报上看到几句。照现在情形来看,这个民主前途是悲观的。这个大会,不能树立将来的模范。我对于这部宪法,早有三点认识。
一、它是基于党派制衡的作用而产生的,是在野党要约束在朝党的工具,缺乏制定国家百年大法的诚意。
二、它是反国父遗教的。国父制宪的遗教,是要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而这部宪法恰恰可以做到了人民无权,政府无能。
三、它是仅具五权宪法的躯壳的。立法权完全控制了行政权,失去制衡作用。大会就是有了这样的成就,接着就可以顺利进行总统的选举了。我不能忍受这种压迫。”他对制宪的不民主,违背孙中山遗志的做法表示抗议。所以,他要告别大会。
江家瑂在浙江省公路部门任上,深得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革命圣人”而主政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张静江器重。张主席曾委托他写《建设杂志‘西北专号’序》,江家瑂在序中论述了开发西北的重大意义,独具见识。并指出当时的现状:华洋义赈会投资引黄河水建民生渠供灌溉为人民谋利,政府乃熟视无睹。“阿尔泰山之金,大青山之煤,白云卾博之铁,延长一带之石油,无一非大利所在,皆不自谋开发,而以漫藏供人之觊觎。国家与人民莫不患贫,而货弃于地,又若不尽爱惜也者。凡此种种,不能不叹息痛恨于二十年来的战乱相寻,置国计民生于不讲也。”指责政府耽于内战,不重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江家瑂也是一位诗人,据他《诗稿题记》中附录的年月,他于民国三十四年(1943)七月二十七日离开浙江,去四川重庆任川黔铁路特许公司秘书长之职。他三兄家球(字贡先)早年已先在重庆,相叙对饮,便吟诗赠答,并互为题咏。以前兄弟见面不会超过半年,自抗日战争爆发,隔三年才得一次相会,这次来四川赴任,复遂兄弟朝夕相守之愿,经常讨论为诗之道。诗人杨千里评他的诗富有生气,有云:“岁时闭置同新妇,眼耳妍婀少霸才。赖得君诗辛辣气,江青山翠雾围开。”他的代表作如《香岛书感》云:
情兴起处,又生愤慨,盼港岛回归祖国的愿望,寄予诗端。又如《哀满洲伪国》云:
讥讽傅仪受日本扶植,组织傀儡政府,使东北门户大开,引狼入室,危害国家,感到忧患深重。又《台儿庄喜捷》中尾联两句云:“痛心五十年来事,百万男儿大复仇。”以上诸诗,俱见其忧国、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江家瑂对于乡音亦有研究,他在《诗稿题记》中曾写道:“吾乡于字音高下清浊,今尚保有八声。国音所读诗时史试实五声,仅平声分阴阳,吾乡则于上去入亦分。国音于去声阴阳,浑然莫辨。于阳上声,小半阴读,大半去读,不特试事读音同,即上声之是亦同,吾乡则于三者之读音,辨之至清。诗为有韵之美文,余兄弟用韵,力求间用阴阳声,以成音节之美。读以乡音或吴音,自抑扬可诵也。”他作诗既遵国音,又融乡音于音节之间,从中足见他爱乡之情。他有诗集《偪侧吟》及《一载心声》传世。
参考资料:
江峰青纂《济阳江氏统宗谱》
江家瑂楷书抄本《痂楳学文》
陈声聪《兼于阁诗话》
胡迎建《近代江西诗话》
鄣山村旅游咨询、大鄣山茶土特产批发零售
17687932030 余
婺源鄣山村联系方式:17687932030 (电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