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徽墨制作工艺串起中日“制墨情缘”

作者:婺源鄣山村 发布时间:2017-08-05 22:06:22
婺源徽墨制作工艺串起中日“制墨情缘” ,日本古城奈良县的古梅园,是一家有400多年历史的手工制墨作坊,系当地一处重要观光景点,完好地保留了传统的制墨工艺,所制作的墨被誉为日本“国墨” 。6月20日,来自北京的旅日学者奚望参观古梅园,发现日本古墨制作收藏家、古梅园第六代传人松井元泰在其着作的《古梅园墨谱》中记载了“徽州官工曹素公、游元绍、詹子云,三子盖当世之名家云”等内容。此外,根据松井元泰的《唐人墨制问答之记录》记载,1739年松井元泰获幕府许可,专程赴长崎,通过询问汪绳武、董可亭等9名赴长崎的中国商人了解有关詹子云、曹素功和游元绍的制墨技艺。
 
婺源徽墨制作工艺
 
400年前,隔海相望的两国民间墨匠共谋墨业发展,成就了中日“墨缘”,使古梅园刻上中国元素,这触动了奚望回国寻找“墨缘”印迹。之后,他找到本报4月19日刊发的报道《呼唤传承徽墨名村难觅本土徽墨》,了解到中国古代墨匠詹子云是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人,且该村还留有唯一婺源徽墨古法制作传承人詹汪平,喜出望外的他设法与记者取得联系,于7月先后两次来到虹关村寻“缘”。
 
7月1日,奚望首次到访虹关村,向詹汪平深入了解徽墨历史,现场观看其演示古法制墨技艺。之后,他从詹汪平家中留下的清代光绪年间修的《鸿溪詹氏宗谱》,查到了“詹龙生(1682-1745),字子云,号应虬,国学生。其墨被称为詹子云墨,堂号文鉴斋”等重要信息,但该家谱中未能找到其直系后人的相关信息﹔《婺源县志》还载有詹子云生平“少艰窘,渐以经营立产业。均与诸弟,一钱尺帛无所私。尝捐金独造亭舍,复率族人输租煮茗,行旅赖之”。此外,《履园丛话》《虹关徽墨文化志》等书中也有明确记载:詹子云声名远传东瀛,日本古梅园墨店主人松井元泰在《古梅园墨谱》中言“曹素功、游元绍、詹子云三子盖当世之名家云”。
 
婺源徽墨制作工艺
 
7月15日,奚望就虹关村的调查情况及相关史料信息,向古梅园社长松井晶子发了一封邮件。令人欣喜的是,7月20日,他收到了松井晶子的回复邮件。松井在信中表示,她通过邮件了解到更多有关古梅园与中国民间交流的历史,深受感动。她希望通过此事能加深与中国民间的友好交流。
 
奚望收到松井晶子的回信后,久久未能平静。他说,中、日两国民间清代因墨而结缘的佳话虽已在多部文献史料中有记载,但对大众来说仍鲜为人知。他作为旅日学者,有责任和义务让中、日两国民间的徽墨世家后人再续“佳缘”,为促进两国民间友好往来尽其绵薄之力。
 
7月25日,奚望约记者再访虹关村,引起了婺源县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的重视。就詹子云直系后人信息缺失问题,该协会执行会长詹文松分析,也许光绪年间之后修的虹关村詹氏家谱中能找到詹子云后人。他派人分头查找不同版本家谱,果真有收获:年近40岁的詹正顺正是詹子云第十代直系后人,他家还留有詹子云古宅废弃的地基。遗憾的是,詹正顺完全不懂制墨技艺,以务农为生。
 
詹文松表示,400余年前,日本的松井元泰与我国詹子云等墨匠跨越国界,诚信交往,钻研徽墨技艺,这是中国民间友好交流的一个典范,詹氏后人应该继承先人优良传统,延续两国“情缘”。7月31日,詹正顺、詹汪平、詹文松分别以詹子云直系后人、婺源徽墨传承人、中华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执行会长身份,发函邀请古梅园社长松井晶子造访詹子云故里。

扫码加我微信
鄣山村
旅游咨询、大鄣山茶土特产批发零售
17687932030 余

婺源鄣山村联系方式:17687932030 (电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