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鄣山》
清代诗人 汪循
清风岭上豁双眸②,擂鼓峰前数九州③。
蟠踞徽饶三百里④,平分吴楚两源头⑤。
白云有脚乾坤合⑥,远水无波日月浮。
谁识本来真面目, 乍晴乍雨几时休⑦。
[ 作者简介 ]
汪循,字进之,安徽休宁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 )进士,官至顺天府通判。正德初,刘瑾擅权,汪循一月三次上疏,请裁革宦官,为瑾所忌,被罢官。
[ 作品赏析 ]
汪循工诗文、文章流畅平易,不事雕琢;诗亦清新疏简。有《仁峰文集》传世。《登大鄣山》一诗磅礴大气,尽展大鄣山雄伟壮观的气势,亦可见诗人开阔之胸襟。
[ 注释 ]
① 大鄣山:又名天障山、鄣公山、率山,属黄山支脉,系婺源北部之屏障。蟠踞江西景德镇市、婺源县及安徽休宁县境,周回数百里,层峦叠嶂,山势 岹峣 。主峰海拔达1500 余米,为婺源境里之最高峰。山中自然景观幽丽奇特,尤以瀑布为胜。
② 豁双眸:大开眼界,指饱览风光。眸:瞳人,泛指眼睛。
③ 九州: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后泛指中国。
④ 徽:指徽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清代以前,婺源属徽州,1934 年划归江西省管辖。饶:指饶州。明置饶州府,辖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安(仁)、万(年)七县。
⑤ 两源头:两水的发源地。浙江之浙安江发源于大鄣山北麓;婺源之主川——乐安河发源于大鄣南麓。
⑥ 云脚:云层底下部分,此指天地相接。乾坤:天地。
⑦ 最后两句言山中时晴时雨,变幻莫测,难以看清大鄣山真面目。